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基地|J妓女网站在线观看国产|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不卡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小说|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汕尾市人民醫(yī)院
查看: 21943|回復: 1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仁義禮智信】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4:52:5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這“五!必灤于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概要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tǒng),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guī)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薄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解讀

編輯本段孟子對“仁義禮智” 的解釋:  孟子在其論著中提到仁義禮智,并崇尚“性善說”

  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編輯本段其他解釋:  何謂仁?

  仁者,仁義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

  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何謂義?

  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何謂禮?

  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谷物也。只有結滿谷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于曲。

  何謂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何謂信?

  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么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

  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仁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系的正常規(guī)范如禮儀、禮制、禮法;智(古書或作「知」)是明辨是非;信是言無反覆、誠實不欺。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箤λ嗽庥龅牟恍疑饜烹[之心即是仁心。羞惡之心是對自己做出不合宜不合理的事感到羞愧,對別人犯此則厭惡。辭讓是指不接受違反禮制的好處。是非之心則需要智慧來支撐。
在《走西口》中  田家祖訓:

  大忠大愛是為仁

  大孝大勇是為義

  修齊治平是為禮

  大恩大恕是為智

  公平合理是為信

  徐木匠

  天下一統(tǒng)為仁

  民族興亡為義

  自強不息為禮

  福虧自贏為智

  以義取利為信

  革命者:

  世界大同為仁

  祖國山河為義

  家國天下為禮

  剛柔相濟為智

  一諾千金為信

  或者更簡化為“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樓主熱帖
[休閑生活] 〖 2014 想“馬上有”什么?來說說你的 〗
[城事報料] 2014春運期間動車上抽煙最高將罰2000,你知道
[看大雜燴] 你的背包...
[看大雜燴] 塞鼻o;辛苦{:6_206:}
[看大雜燴] 發(fā)呆
[看大雜燴] 食飽困;困飽食{:6_206:}

2#狀元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4:55:29 | 只看該作者
點擊進入微信
忠孝仁義禮智信
3#榜眼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4:57:53 | 只看該作者
新浪官方微博
忠   忠國憂民篇   曹劌迎敵   弦高救國   投江殉國   休戚與共   馬邑誘敵   聞雞起舞   顏真卿的氣節(jié)   書生退敵   李清照的情懷   守邊御敵篇   公而忘家   夜襲陰山   大破兀術
4#探花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4:59:59 | 只看該作者
【仁義禮智信】



儒家“五常”,即仁義禮智信。孔子也常談仁義禮智圣,但他并沒有將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這個觀點?鬃釉鴮ⅰ爸侨视隆狈Q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tǒng),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guī)定。



    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孟子還說,仁義禮智根于心,就是說仁義禮智的道德是天賦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區(qū)別于禽獸的本質特征!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五!薄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董仲舒的思想為仁義禮智信其實是高于皇權的。董仲舒的“五!睂W說的特點是:對仁義禮智信作了不違背孔孟思想的發(fā)揮;將仁義禮智信與五行相匹配,把純“人倫”的東西納入天道“五行”的范疇,從而為仁義禮智信提供了哲學依據,形成“五常之道”。孔子提出“仁、義、禮”,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常”。這“五常”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一、仁



何謂仁?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鬃影选叭省弊鳛樽罡叩牡赖略瓌t、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xiàn)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后世產生很大的影響!墩撜Z·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庇帧翱思簭投Y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庇帧缎l(wèi)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肚f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鼻遄T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仁,即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強調“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二、義



何謂義?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浴傲x”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鬃幼钤缣岢隽恕傲x”。孟子則進一步闡釋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他們把“義”他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其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墩撜Z·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庇郑骸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薄睹献印るx婁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三、禮



何謂禮?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谷物也。只有結滿谷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于曲。



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鬃右惨笕说难孕蟹隙Y,這“禮”既指周禮的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他對“禮”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提出了“克己復禮”的觀點;把“禮”當作調整統(tǒng)治集團內部關系的手段,當作治國治民的根本。荀子也很重視“禮”,把“禮”看作是節(jié)制人欲的最好方法。戰(zhàn)國末和漢初的儒家對“禮”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主張用禮來調節(jié)人的情欲,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智



何謂智?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指知道、了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內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于知的性質,孔子認為,知是一個道德范疇,是一種人的行為規(guī)范知識。



智亦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只有統(tǒng)治者才是“智者”,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可成為“仁人”,而“小人”無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xiàn)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要實現(xiàn)“達德”,而要實現(xiàn)“達德”必須經過“知”的五個步驟,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漢儒則把“智”列入“五!敝。



五、信



何謂信?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么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儒家的倫理范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靶拧奔仁侨寮覍崿F(xiàn)“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yǎng)的內容之一?鬃蛹捌涞茏犹岢龀觥靶拧,是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互守信用,借以調整統(tǒng)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漢儒把“信”列入“五!敝。《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信近于義,言可復也!薄蹲髠鳌ば辍罚骸镑渫,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槐而死!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tài)度。為儒家的“五常”之一?鬃訉ⅰ靶拧弊鳛椤叭省钡闹匾w現(xiàn),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當權者講信用,百姓也會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中國人向來講究“四維八德”,其中“禮、義、廉、恥”組成“四維”;而“八德”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稱做“八德”。
5#進士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5:00:05 | 只看該作者
【仁義禮智信】



儒家“五常”,即仁義禮智信?鬃右渤U勅柿x禮智圣,但他并沒有將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這個觀點?鬃釉鴮ⅰ爸侨视隆狈Q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tǒng),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guī)定。



    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孟子還說,仁義禮智根于心,就是說仁義禮智的道德是天賦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區(qū)別于禽獸的本質特征!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五!薄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董仲舒的思想為仁義禮智信其實是高于皇權的。董仲舒的“五!睂W說的特點是:對仁義禮智信作了不違背孔孟思想的發(fā)揮;將仁義禮智信與五行相匹配,把純“人倫”的東西納入天道“五行”的范疇,從而為仁義禮智信提供了哲學依據,形成“五常之道”?鬃犹岢觥叭、義、禮”,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常”。這“五!必灤┯谥腥A倫理的發(fā)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一、仁



何謂仁?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鬃影选叭省弊鳛樽罡叩牡赖略瓌t、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xiàn)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后世產生很大的影響!墩撜Z·顏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庇帧翱思簭投Y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庇帧缎l(wèi)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肚f子·在宥》:“親而不可不廣者,仁也!鼻遄T嗣同《仁學·界說》:“仁為天地萬物之源,故虛心,故虛識。”



仁,即愛人?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強調“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二、義



何謂義?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鬃幼钤缣岢隽恕傲x”。孟子則進一步闡釋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他們把“義”他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其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墩撜Z·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庇郑骸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孟子·離婁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三、禮



何謂禮?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谷物也。只有結滿谷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于曲。



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鬃右惨笕说难孕蟹隙Y,這“禮”既指周禮的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他對“禮”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提出了“克己復禮”的觀點;把“禮”當作調整統(tǒng)治集團內部關系的手段,當作治國治民的根本。荀子也很重視“禮”,把“禮”看作是節(jié)制人欲的最好方法。戰(zhàn)國末和漢初的儒家對“禮”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主張用禮來調節(jié)人的情欲,使之合乎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智



何謂智?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觀一葉而知秋,道不遠人即為此。



智,同“知”,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指知道、了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內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質、知的來源、知的內容、知的效果等幾方面。關于知的性質,孔子認為,知是一個道德范疇,是一種人的行為規(guī)范知識。



智亦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只有統(tǒng)治者才是“智者”,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可成為“仁人”,而“小人”無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xiàn)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要實現(xiàn)“達德”,而要實現(xiàn)“達德”必須經過“知”的五個步驟,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漢儒則把“智”列入“五!敝。



五、信



何謂信?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么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靠。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是要吃虧的。以此估計,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



儒家的倫理范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xiàn)“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yǎng)的內容之一?鬃蛹捌涞茏犹岢龀觥靶拧保且笕藗儼凑斩Y的規(guī)定互守信用,借以調整統(tǒng)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漢儒把“信”列入“五!敝!墩撜Z·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左傳·宣公二年》:“麂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槐而死!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tài)度。為儒家的“五!敝?鬃訉ⅰ靶拧弊鳛椤叭省钡闹匾w現(xiàn),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凡在言論和行為上做到真實無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當權者講信用,百姓也會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中國人向來講究“四維八德”,其中“禮、義、廉、恥”組成“四維”;而“八德”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稱做“八德”。
6#貢士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5:00:48 | 只看該作者
【孝悌忠節(jié)恕勇讓】  

   一、孝



儒家的倫理范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孝是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在家庭關系中的表現(xiàn),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孝”一直視為最高的美德,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始終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庇帧度拧罚骸白釉唬悍蛐,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論語.為政》:“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孝,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基礎,孝不僅限于對父母的贍養(yǎng),而應著重對父母和長輩的尊重,認為如缺乏孝敬之心,贍養(yǎng)父母也就視同于飼養(yǎng)犬,乃大逆不孝。孔子還認為父母可能有過失,兒女應該婉言規(guī)勸,力求其改正,并非對父母絕對服從。這些思想正是中國古代道德文明的體現(xiàn)。然而孔子論孝,還講“父母在,不遠游”,“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表現(xiàn)了其時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為繁瑣儀式,《禮記》中規(guī)定父母死后“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哭泣無數”以至“身病體羸”變成精神和肉體的自我摧殘。宋明時代把孝道作為道德論中最重要的范疇之一,理學家朱熹提倡父權絕對化。孝觀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中,剔除宣揚封建主義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對父母的“尊”、“敬”、“養(yǎng)老”,將孝親與忠于民族大義相結合,主張死后薄葬節(jié)用等。



二、悌



儒家的倫理范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并列,稱為“孝悌”。儒家非常重視“孝悌”,把它看作是實行“仁”的根本條件。《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薄睹献印る墓隆罚骸坝诖擞醒桑喝雱t孝,出則悌。”孔子非常重視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據他的思想,把悌與孝并稱,視之“為仁之本”。



三、忠



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系,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爸摇庇痔刂钢揖﹂L輩能盡孝道也是“忠”。孔子把忠當作實行最高道德原則“仁”的條件。孟子也把“忠”視為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即指把好的道理教給別人。漢以后出現(xiàn)了“三綱”,“君為臣綱”規(guī)定了臣民對君主須絕對“忠”,忠君便成為天經地義、永恒的倫理教條。《論語·子路》:“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薄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笨鬃诱J為忠乃表現(xiàn)于與人交往中的忠誠老實。



四、節(jié)



氣節(jié)和節(jié)操。1、社會指一個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堅定性。對內,氣節(jié)表示對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堅定信仰。對外,氣節(jié)則指在國家和民族遭到外敵侵犯時,能挺身而出,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堅持斗爭。乃至獻出個人生命!盾髯印ぞ印罚骸肮(jié)者,死生此者也。”2、又稱“貞節(jié)”。為封建時代約束婦女的道德規(guī)范。即要求婦女謹守閨門,不與男子接觸,婚后要“從一而終”,夫死不得再嫁,要為丈夫終身守節(jié),甚至殉夫!抖踢z書》卷二二下:“然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魯迅《墳·我之節(jié)烈觀》:“我依據以上的事實和理由,要斷定節(jié)烈這事是:極難,極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無益社會國家,于人生將來又毫無意義的行為,現(xiàn)在已經失了存在的生命和價值。”



五、恕



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在孔子的有關倫理學說中,“忠”與“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忠”,為“忠”以行“恕”!爸宜 笔菍嵭小叭省钡姆椒,是“仁”的內容。同時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貫之道!墩撜Z·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釉唬骸ǎ 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敝祆浼ⅲ骸氨M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而已矣者,竭盡而無余之辭也!庇帧缎l(wèi)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卑袑捤 ⑷萑酥。



六、勇



儒家的倫理范疇。指果斷、勇敢?鬃影选坝隆弊鳛槭叭省钡臈l件之一!坝隆北仨毞稀叭、義、禮、智”,而且不能“疾貧”,才能成其為勇!墩撜Z.憲問》:“仁者必有勇!庇帧蛾栘洝罚骸熬佑杏露鵁o義為亂!庇帧蹲雍薄罚骸爸卟换螅收卟粦n,勇者不懼!



七、讓



指謙讓、禮讓。對人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美德!睹献印す珜O丑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舉人
發(fā)表于 2011-7-13 15:07:36 | 只看該作者
那麼長
8#秀才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5:13:06 | 只看該作者
君君 發(fā)表于 2011-7-13 15:07
那麼長

學習下拉
9
發(fā)表于 2011-7-13 15:29:20 | 只看該作者
什么來的?那么長
10
發(fā)表于 2011-7-13 15:40:44 | 只看該作者
睇到我眼花,好長...
11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3 15:48:04 | 只看該作者
猜猜猜 發(fā)表于 2011-7-13 15:40
睇到我眼花,好長...

慢慢看;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D
12
發(fā)表于 2011-7-13 18:12:21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1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14 15:43:28 | 只看該作者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