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無腳蛇 于 2022-12-16 10:14 編輯
微信圖片_20221216102057.jpg (98.07 KB, 下載次數(shù):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6 10:13 上傳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同年十二月八日早侵略香港,十二月二十五日港督楊暮琦在日軍總司令部半島酒店簽字投降。香港淪陷后,日軍封鎖港九交通,實行宵禁,開始準備搜捕我愛國抗日人士。居于香港的文化人,安全受到威脅,情況危急。東江前線特委書記尹林平,根據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領導港九抗日游擊隊全力以赴,配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把八百多位滯留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國際友人,從香港先后秘密運送到九龍荃灣、元朗兩地,分批混在香港難民中通過大埔等地區(qū)轉移到內地安全區(qū)。
搶救文化人轉移內地后,在東江黨政統(tǒng)一領導下,經過數(shù)月緊張工作,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克服了許多艱難險阻,在護送的路線中,通過原東江特委設立的各個地下黨交通站派人護送,把文化名人矛盾、鄒韜奮等安全轉移到大后方的目的地。
一九四零年九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成立,尹林平任政治委員,兼任第三大隊、第五大隊政委。一九四二年二月,東江軍政委員會成立,尹林平任書記,同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尹林平任政治委員。
曾生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參與組織港九人民抗日游擊隊,發(fā)動香港九龍人民參加抗日游擊戰(zhàn)爭,香港淪陷后參與組織搶救文化人。鄭重于一九四一年任東江特委宣傳部長,東江前線特委成立搶救文化人時,被調任東江前線特委副書記。在尹林平領導下,參與搶救文化人工作,協(xié)助從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和海陸豐等敵后區(qū),抽調精干隊伍,挺進香港九龍地區(qū),建立港九游擊基地,成立抗日游擊隊。
港九抗日游擊隊政訓室主任高揭,下設武裝、組織、民運等機構,在尹林平直接領導下,指導港九各行政區(qū)秘密開展工作。港九人民抗日游擊隊,元朗區(qū)武裝工作隊,隊長高生平,政治指導員李元良,副隊長葉敬。據武工隊負責民運工作的莊岐洲、陳海等的記憶,一九四二年上半年港九抗日游擊隊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搶救文化人,轉送入內地。
一九四二年三月,港九抗日游擊隊偵察到一批英軍被囚禁在啟德機場勞役,即派江水同志短槍隊前去營救,通過化裝偵察,在從通往海邊的下水道,救出英軍湯遜上尉等四人。在大營救中先后救出盟軍和國際友人八十九位。藍訓材根據南方局的指示,通過地下黨楊洛在郊區(qū)長洲準備了兩艘機帆船,等候搶救運送文化人。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五日,何香凝與媳婦金普椿由港九抗日游擊隊短槍隊隊長江水同志,秘密護送,從九龍坳經西貢,再經龍船灣;柳亞子及其女兒柳無垢,由八路軍駐港辦事處謝一超同志,秘密從中環(huán)水勝街護送通過日軍封鎖線,先后到達長洲。何柳等集中后,扮成小商人混進商戶楊勝昌、楊祥益兩戶家屬中,分乘地下黨楊洛為其準備的兩艘機帆船,從長洲出發(fā)離開香港,楊洛、謝一超各駐領一艘船。楊洛的公開身份是漁民,熟悉郊區(qū)海面情況,負責領航,避開日軍的巡邏艇,不敢開機行駛,只有兩張船布帆靠風行駛,因風向不好,在海上經受多方波折,歷時七天七夜,最后才安全到達海豐馬宮港。上岸后,地下黨楊洛即與大安峒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取得聯(lián)系,辦理了交接手續(xù),領取了船費,返回香港。何、柳等由潮沙(馬宮長新村)地下交通站,張作宜、張建倫分別安排住于青草新村兩個大戶人家。其時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jié),何香凝情思洋溢,著意畫了一幅《梅》的國畫贈送給房東楊成興;住于楊勝昌家的柳亞子也為楊的新居落成寫了一副對聯(lián):長留心地無窮趣,最愛書田不老春。
微信圖片_20221216102102.jpg (44.48 KB, 下載次數(shù):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2-16 10:13 上傳
藍訓材熟悉內地通往大后方的路線和各個地下黨交通站情況,根據上級指示,從香港回來到青草新村會同謝一超護送何、柳。何香凝為了減輕黨組織的負擔,經與藍訓材商量后,決定公開國民黨中央委員身份,向海豐銀行借款。海豐當局得知后,不敢怠慢,于是她被接去海豐縣城安置,住于國民黨駐海豐保安二團團長鄧龍啟公館“絳園”。她兒媳婦金普椿(當時懷孕在身)則住在“春利旅社”。謝一超以誼子身份出人“絳園”與“春利旅社”,為她們傳遞信息。在此期間,何畫了“威震群巒”的老虎和“凌霜怒放”的菊花,二幅國畫贈送給謝等人。出于愛國熱忱,當年64歲高齡的她,曾在海城東倉埔對圍觀的群眾發(fā)表演說,宣傳抗日救國,大義凜然。當局為此深感不安,不久,在鄧龍啟的護送下,經公平、陸豐螺溪,后坐轎經五華,到達興寧,金普椿在興寧生下兒子名廖愷孫。稍休息后前往韶關,最后到達桂林。柳亞子卻不能公開身份,因為他曾于皖南事件發(fā)生后與孫夫人等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譴責國民黨當局制造分裂,破壞抗戰(zhàn)而被開除黨籍,曾遭通緝。為安全起見,柳父女由藍訓材、謝一超從青草新村轉移到聯(lián)安下許村,地下黨陳耀協(xié)助護送至九龍峒地下交通站,住于蔡蒜娘家里。
赤石大安峒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書記謝創(chuàng)專程到九龍峒看望慰問柳亞子父女,關心他們的身體,給予安排好生活。半個月后,柳亞子父女被接送到日中圩,由國民黨鄉(xiāng)長鐘娘水(地下黨),負責安置掩護。2 月 29日,袁復根據中共海、陸豐中心縣委和藍訓材的指示,籌足路費趕到日中圩,會同藍訓材、謝一超護送柳父女前往興寧。袁復出于對文化名人愛幕,買了人參、西紅花贈送給柳亞子。這樣,他們一行五人從日中圩出發(fā),鐘娘水派了幾名鄉(xiāng)公所丁協(xié)助護送,因考慮山道難行,柳父女步行困難,他們動手做了二臺土轎子,請來幾位農民幫抬。于三月三日起程,由藍訓材同志領路,經新田,渡河婆,越安流,一路涉水登山,風餐露宿,說不盡的跋涉驚險和艱辛。三月十五日,終于安全到達興寧。找到地下黨,并通過電臺與韶關何香凝聯(lián)系,通了電話。第三天柳亞子父女就由興寧交通站地下黨派員接往石馬鄉(xiāng),經老隆,前往目的地--桂林。
護送柳亞子父女任務完成后藍訓材返回香港郊區(qū)工作,謝一超,袁復在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秘書長連貫同志的直接領導下,于老隆冠華旅店(地下交通站),臨時招待所負責接待從香港脫險至老隆,再隱蔽轉移到后方的愛國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先后有五十余人,其中有華比銀行經理鄧文釗,香港商報經理,廣東副省長等。一九四二年四月底,謝、袁二人繼續(xù)被調到韶關做文化人轉移工作,直至同年五月上旬,謝一超同志接上級通知急返東江,由于沿途險阻,加上長期積勞成疾,中途大病,回海豐后一病起,于一九四五年八月,當日寇投降消息傳來時,謝卻與世長辭了。
謝一超同志系海豐汕尾人,早在一九二五年第一次東征后投身革命,一九二七年入黨,先后三次參加海陸豐工農群眾武裝起義,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英勇,革命失敗后,與藍訓材等同志奔往海外繼續(xù)從事革命,在馬來西亞參與組織“同僑救鄉(xiāng)會”,后由南方局調到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工作,廖承志稱他是一位“辦事可靠,很有辦法的同志”。
當年謝一超同志護送何、柳等開船離港,因海面風向相逆又不能開機,故拖延了航行時間,造成船上斷水缺糧。后及時與組織取得聯(lián)系,港九抗日游擊隊派短槍隊長江水同志,駕小船把食水干糧送上;船到大鵬山海面,突遇海匪截劫,上岸后從河婆到安流的大山中碰上土匪被包圍,謝同志懂得江湖上的一套規(guī)矩,有在戰(zhàn)爭熔爐中煉出來的智慧和膽識,先后二次找他們的頭目斡旋交涉后,平安無事。在興寧通過地下黨護送順利到達大后方的目的地。柳亞子將謝一超同志比作掩護伍子婿的“蘆中人”。
海陸豐人民和全國人民一樣為了祖國解放、實現(xiàn)和平,在土地革命和抗戰(zhàn)時期,象謝一超同志那樣,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后繼,投身革命洪流,浴血奮戰(zhàn),不怕犧牲。曾生、鄭重、藍訓材、莊岐洲、江水、楊洛等一大批同志,在抗日最前線的港九游擊隊主持和參加戰(zhàn)斗,搶救文化人是在敵人的心臟上活動,工作不僅艱苦復雜,而且有隨時準備為祖國犧牲的決心。文化名人大營救,歷時五個多月,不費一槍一彈,無一人被捕,全部從香港轉移到內地大后方的目的地。這一搶救行動的成功。不僅受到中共中央來電表揚,而且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贊揚,在國際上樹立了黨的形象和威信。
(載于汕尾市政協(xié)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汕尾文史》第二十七期、赤石老區(qū)經濟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鳳河》會刊第十三期《海陸豐老區(qū)建設》2019 年第三期。)
附錄:
何香凝、柳亞子流亡記事詩
△譚北進摘錄
復壁殷勤藏老拙,柳車辛苦送長征。須髯如戟頭顱賤,涉水登山愧友生。
這一首題為《別謝一超、藍訓材、袁嘉猷、連貫》的贈別詩,是我國著名文化名人,柳亞子從香港脫險后,取道桂林時,贈給護送他們的患難之友。詩中回顧了自香港脫險以來的艱苦流亡歷程,流露了詩人的感激之情。
柳亞子《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早從九龍渡海有作》詩記之;蘆中亡士氣猶嘩,一葉扁舟逐浪花。匝歲羈魂宋臺石,連宵鄉(xiāng)夢洞庭茶。轟轟炮火懲倭,落落乾坤復漢家。挈婦將雛寧失計,紅妝季布更清華。
何香凝《香港淪陷回粵東途中感懷》詩記之:水盡糧空渡海豐,敢將勇氣抗時窮。時窮見節(jié)吾儕責,即死還留后世風。
表達了她身處逆境,依然百折不撓的心境。柳亞子寫下《流亡雜詩》六首:一著遲先此局輸,遠猷能壯近謀疏。糜軀喋血吾何悔,終見鐃歌入偽都。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國際形勢大變,倭寇切腹之局已成。余雖流血香島,亦所不悔。蓋個人生死事小,民族興亡事大也。)罵賊誓追文信國,偷生肯戀顧橫波?無端廣柳來相迓,留命桑田意若何!(友人來商出險計劃。)
冊年夫婦忍分離,無米為炊更慘凄。餓死倘教成永訣,首山合祀女夷齊。(佩宜未能偕行,留別一言)一姥南天顧命身,千魔萬怪敢相攖?劫余仍遺同舟濟,攬轡中原共死生。(廖夫人偕行)南海波濤君實易,西山薇蕨伯夷難。重洋七日孤帆泊,倘有曹娥殉父來。
(自長洲島乘帆船渡海豐之馬宮,七晝夜未達。風浪傾側殊甚。余謂垢兒終將并命矣。南海波濤,誓追張陸;西山薇蕨,甘學夷齊;余旅渡時臻渝友書中語也。)無糧無水百驚憂,中道逢迎舴艋舟。稍惜江湖游俠子,只知何遜是名流.(舟中糧水俱盡,忽值游擊隊巡邏之小艇,聞廖夫人在,乃得接濟,并贈魚雞乳粉,余惟優(yōu)游伴食,深以為恧。)
何香凝《香港淪陷后赴桂林有感》詩萬里飄零意志堅,怕為俘虜辱當年。河山不復頭寧斷,逆水行舟勇向前。(反映了她在此段艱難歷程的決心)6月間,柳亞子在桂林終于又與何香凝重新相見了。柳亞子感慨萬千,寫下《廖夫人偕其兒媳金普椿女士挈孫女廖堅堅、孫男廖愷孫自曲江來桂林,賦呈一首》:同舟亡命涉秋春,失笑溫馨握手辰。遺愛兩家門第迥,彌天一老瓣香頻。魯公正氣留箕尾,勾踐雄圖煉膽薪。漫說狂生狂逾昔,頭顱無恙醉江。
當時,任教廣西大學的朱藴山(后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得知廖夫人和柳亞子在桂林。將逢難忘日中墟,直到興寧分手初。況瘁鐘郎情誼重,飄零謝嫂訊音稀。滄桑歷劫終逢汝,恩怨填胸孰起余?安得梓鄉(xiāng)成解放,彭生墓上見旌旗。
柳還記云:海豐為彭湃先烈圣地,頗多慷慨慕義之士。太平洋戰(zhàn)爭起,余自香港脫險來其地,謝一超實為蘆中人,頃己溘世,聞孤寡無依,悵甚,悵甚!
何香凝與柳亞子亡命海陸豐的記事詩,見證了這段艱難的歷史,不但反映了當時共產黨與民主人士肝膽相照,休戚與共的生死情誼,也成了當代詩壇的一段佳話。同時,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他(她)們身處逆境所表現(xiàn)出來的“即死還留后世風”的大無畏氣概,永遠激勵著后人!
(載于赤石老區(qū)經濟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鳳河》會刊第十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