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苜蓿656 于 2022-11-17 14:56 編輯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的記憶度能停留多久?
還記得這條熱搜嗎?
#3歲女孩被父母喂到70斤當吃播賺錢#
點開視頻,是一個肉乎乎的小女孩,用吹氣般渾圓的胳膊,往嘴里塞著漢堡、面條、炸雞等高熱量食品。
3歲,70斤。這是什么概念?
飄搜了一下,根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3歲女童平均體重是28斤左右。
也就是說,3歲的她,體重超標近2.5倍,這已絕對夠拉響警戒鈴。
本來還有很多人覺得女孩可能天生愛吃,父母只是引導不當。
但等了幾天,熱搜上了好幾撥,期待的反轉(zhuǎn)并沒出現(xiàn)。
父母方蒼白地解釋“家里有三套房”“不靠孩子賺錢”;平臺,一見事大就迅速封號,刪除了所有視頻。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jīng)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這句話,不幸又一次兌現(xiàn)。
在影視劇中,更在日常生活里。
2018年10月19日,小女孩父母在平臺發(fā)布了第一條視頻。
穿著粉色連衣裙的她,跟著電視里的畫面,拍著手上下?lián)u擺。 當時標題是“兩歲寶寶胖娃娃,天生喜感非?蓯邸。
雖然身型圓潤,還在健康范圍內(nèi)。
2019年8月11日,鏡頭里的她,體型已變成下面這個樣子了——
標題也初具故事性:
寶寶實在太難帶,天天纏著我們,二歲半50斤天天抱得我們痛死。
今年,標題更隨著體重不斷加碼,有數(shù)據(jù)有噱頭有故事有情緒,向爆款之路狂飆——
三歲60斤胖妹吃飯幾秒,根本不用大人喂飯,是要超過100斤嗎;
三歲66斤胖妹母親節(jié)過得非常開心,吃了不少食物,馬上突破100斤;
70斤三歲小胖妞爸爸帶她吃飯,狂飲一瓶飲料半只雞一碗粉,好厲害;
70斤三歲小胖妞今天就吃了六個包子,還不夠塞牙縫,心情不好不敢說;
70斤千金剛買的衣服又小了,真的要買定制大碼女裝……
吃得多且高油高糖高脂,發(fā)面般催出來的體型,是父母口中的“胖子”,更是引以為榮的噱頭——
70斤3歲坐壞小黑車,廠家還說100斤摔疼了;
非常好養(yǎng)活,不挑食,還是胖;
真的是要養(yǎng)豬……
視頻里,女孩變形的腿顯然難以支持體重,走路重心不穩(wěn)搖搖晃晃,隨時有可能跌倒。
甚至連正常走路都費勁,出來遛彎,令人心酸的像狗一樣趴在地上。
三歲大的女孩已經(jīng)有了粗淺的審美意識,她知道她和其他小女孩,似乎不太一樣。
她懼怕出門,怕那些異樣的眼光,怕背后指指點點地戳脊梁——
然而,這些難以負重的不堪,統(tǒng)統(tǒng)化成父母鏡下的“傳奇”,轉(zhuǎn)變成飛速飆升的流量。
有網(wǎng)友給出飲食建議;
亦有人直指他們“拿女兒來消費”。 “溺愛”“太好養(yǎng)”“爸爸不賺錢”……再到事件鬧大后,回應媒體的“她本來就是這么胖”,只是希望“展現(xiàn)女兒能自己吃飯的獨立一面”。
若事實真如他們所言,那他們該如何解釋這兩條視頻?
一段視頻里,沒有出現(xiàn)在畫面里的父母對小女孩說:“舔一口一塊錢”。
另一段視頻中,小女孩央求“別弄了別弄了”,父母嘴上答應“啊,好,不弄了”,下一秒就把她身前的空盤子加滿。
據(jù)小女孩母親介紹,“胖閨女”出生時就有9斤3兩,是“巨大兒”。
孕期沒能控制好體重,孕后仍抱持“能吃是!钡膫鹘y(tǒng)育兒觀念,也許是無知。
但在多人友善提醒的前提下,反而變本加厲乃至誘迫孩子吃食,還能用“溺愛”“無知”等親情牌繼續(xù)做擋箭牌嗎?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大家意識到事情的不對勁兒,并曝光發(fā)酵,長此以往放任下去,被用來“填鴨”的她未來究竟會怎樣。
數(shù)據(jù)為王的流量時代,當分享變成討好,討好又發(fā)展為牟利,一個個靠著劇本演出“日常”的人,丟失了日常本身。
而那些牙牙學語的嬰孩們,被當成為利益或虛榮驅(qū)使的工具,不自覺地投入到這場盛大而虛假的表演。
日復一日,看不到休止。
兒童吃播,絕非孤例。 最火時,黃曉明抱著她為電影宣傳站臺。
不同的是,小蠻家人欣喜她“小網(wǎng)紅”身份同時,對此也有清醒認知。
她定期體檢,體重穩(wěn)定在中線。父母有意控制她的飲食,一日三餐營養(yǎng)配比均衡。
看著那個用吃解決所有煩惱的小蠻,大人們似乎也在某一瞬間重返夢幻的永無島。
父母與互聯(lián)網(wǎng)雙向選擇的“曬娃”中,萌與吃撞擊到一起的火花,居然能如此璀璨耀眼。
兒童吃播的風口迅速開啟,并形成完整產(chǎn)業(yè)鏈。
他們畫風高度一致——
坐在餐桌前的寶寶,對著面前搭配好的美食吃得倍香,而這些食品總會同步出現(xiàn)在商品櫥窗里。
良莠不齊的“參賽者”,缺乏有效監(jiān)管的市場,變味,來得迅猛卻又多少在人意料之中。
可其實——
“很多人覺得幼兒是沒有意識的,但心理學認為人格的形成從6個月大就開始了。
父母覺得孩子不知道鏡頭是什么,不知道父母在拍他們,但孩子能在爸爸媽媽的眼睛里看到某種情緒,潛意識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在波茲曼筆下,電視侵蝕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線;而網(wǎng)絡現(xiàn)在正與電視一起,推動著孩子們更快更早地進入成人世界。
還記得一年半前親媽踢踹三歲半童模女兒的畫面嗎?
還記得以“假笑表情包”火出圈的“假笑男孩”嗎?
某次活動上,他在寒風中面對鏡頭,瑟瑟發(fā)抖地扯出標準式假笑,景點地標般淪為合影板。
一旦鏡頭偏離,他立馬塌下嘴角,疲態(tài)盡顯。
還有參加《爸爸去哪兒》后活躍于娛樂圈的阿拉蕾,曾被人曝出兩張令人心疼的照片。
兼具童真與童工雙重屬性的孩子,那么小就嘗遍了社畜的心酸。
他們在鏡頭前滿足著成人對他們的期待,能吃/萌/滑稽/可愛等人設(shè)加身,是屬性單一的工具人。
而父母對他們的贊賞與引導,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讓他們主動去迎合那個可能并不屬于他們的“虛假自我”。
當他們陷入連成人都很難掙脫開的“雙重自我”的掌聲陷阱。
被觀賞與消費的表演欲望驅(qū)動,成就他們的,或許也終會將他們毀滅。
記得看影碟機的年代,飄常會被熒幕上一個鬼馬大男孩逗笑,那是還不懂事的飄對喜劇最初的印象之一。
很多年后,飄再看到他,卻變成了下面這樣—— 他叫麥考利·卡爾金,10歲就因為《小鬼當家》成為當代最富有的超級童星。
和世界巨星邁克爾·杰克遜成為忘年交,出演過他的MV。
在鏡頭前給觀眾帶來歡樂的他,笑容下卻埋著難言的苦澀。
成為家里的“頂梁柱”,被父母當成賺錢機器,父親甚至會用暴力威脅他去拍戲。
15歲那年,整日因金錢分配問題爭執(zhí)不休的父母,分道揚鑣。
法庭上,他們又為爭奪對子女的監(jiān)護權(quán),特別是麥考利及其兄弟基蘭(也是一名童星)名下的千百萬美元,展開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
再也忍受不下去的麥考利宣布退出娛樂圈,后來他說:
“說實話,我感到十分厭倦。我在6年里拍了14部電影。
我需要的是其他東西。
息影8年是我一生中作出的最棒決定之一!
下蛋的金雞失去了價值,父親隨即斷絕了父子關(guān)系,本就在叛逆青春期的麥考利開始放縱自我,一蹶不振。
《小鬼當家》里,調(diào)皮的小鬼最終會回歸父母溫暖的懷抱; 現(xiàn)實生活中,他卻毀于父母的貪婪。
而這幕墻上,還有更讓人不適的內(nèi)容——
她叫伊娃·愛洛尼斯科,這些裸照的拍攝者不是別人,正是她的親生母親。
2011年,46歲的伊娃把她的經(jīng)歷搬上大銀幕,由于佩爾飾演《我是小公主》里她的生母。
第一次拍照,母親讓10歲的她換上巴洛克風格的Lolita裝,拿著鬼娃娃和花圈,一一指點擺拍動作。
“不要微笑”“假裝看到了地獄”“好像在奉獻”……懵懵懂懂的女孩,自此被架上以藝術(shù)為名的祭壇。
母親深諳精神控制之道。
學校大庭廣眾下為她換衣服,讓她不要介意同學愚蠢的嘲笑,夸她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孩”。
第二次拍照,主動取悅母親凹姿態(tài)的女孩,被比作了秀蘭·鄧波兒。
無知中裹挾著死亡與欲望的天真,對某些人而言,便是最魅惑的放蕩。
借展示女兒的肉體,于佩爾在藝術(shù)圈有了“情色教母”之名,這把她推向更廣的深淵,直至毫無底線。
讓她坐在陌生男人身上,摸胸并親吻;
再到蠻橫扒掉女兒的衣服; 讓她跨坐在男人身上,藝術(shù)攝影淪為徹底的色情買賣。 那個電影一開始在街邊跳房子玩布娃娃的女孩,再也回不去了。
此后余生,她只能不停地奔跑,竭力逃開母親無處不在的鏡頭。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藝術(shù)的夸張。
事實上,現(xiàn)實遠比電影慘烈。伊娃身為“色情寶貝”的生涯,始于四歲。
“母親在我四歲時開始拍我。
我一絲不掛,兩腿張開,背景墻上有顆咬了一半的蘋果。
當時太小,我完全忘記拍過這樣的照片,約莫過了15年才想起!
飄一直沒有說3歲吃播小女孩的名字,她在網(wǎng)絡上叫佩琪,和小豬佩琦同音。
這讓飄想到了宮崎駿的名片《千與千尋》。
千尋的爸爸媽媽在大快朵頤后變成了豬,降格為“吃太多會被殺掉哦”的表情包。
而宮崎駿曾說過:
那些成為家長附屬品的孩子,那些被迫用身心健康來換取金錢抑或掌聲的孩子,那些過早“長大成人”的孩子……
他們的童年,就這樣被殺來吃掉了。
來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