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苜蓿656 于 2022-11-9 14:48 編輯
又一次因為帶娃意見不統(tǒng)一,英子和婆婆吵了起來。這樣的場面,在英子家隔三差五都會發(fā)生,好在大家都不是記仇的人,吵架之后也能快速和好。
不過英子很清楚,再好的婆媳關系,若是一直吵下去,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最重要的是,孩子生活在總是吵架的氛圍中,其實對他的身心健康并不好。所以是時候調整思路,改變婆媳之間的帶娃矛盾。
“年輕人帶娃,真的不行”
相信這句話,年輕父母定然不陌生,生活中聽了不下百遍。不知道為何,老人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年輕父母,覺得他們做不好父母。甚至于,直接覺得年輕人帶娃不行,想要越俎代庖的替代他們。
歸根結底,還是育兒觀念產生了沖突。老年人,他們的帶娃思想更傳統(tǒng);而年輕人,他們更愿意相信科學育兒。其實大家的目的一樣,都是想要把孩子教育好,確保他身心健康的長大。
可問題的關鍵在于,老人的育兒思想沒有與時俱進,而年輕人也不愿聽取老人的育兒經驗。說到底,還是家庭內部的矛盾沒有解決,大家總覺得自己帶娃更好。老人憑的是經驗,年輕人憑的是學習,各不退讓。
為何說年輕人帶娃不行,老人的“迷之自信”來自哪里?
萱萱奶奶:總覺得兒子兒媳太年輕,他們平時工作又忙,哪里能顧上孩子呢?就拿做飯來說,他們自己都經常在外面吃,或者叫外賣,怎么放心把孩子給他們帶呢?
鋼镚奶奶:每次孩子做錯事,不是想著講道理,而是想著懲罰。那么小的孩子,他們知道什么呢?看著被懲罰的孩子,就覺得年輕父母帶娃不靠譜,一點都沒有耐心。
元寶爺爺:帶孩子出門,光知道讓娃走路,他們的小腿那么細,怎么能走動呢?只想說,現在的父母只顧著自己享受,一點都不心疼孩子。
其實想想,老人的這些“迷之自信”,都是源于對孩子的疼愛。無非就是覺得年輕父母不懂教育、不會做飯,覺得他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肯定也照顧不了孩子,畢竟他們的生活經驗太匱乏。
可事實上,老人的生活和育兒經驗,也是在長時間帶娃中積累出來的。很多年前,老人也曾是年輕的父母,也曾在手忙腳亂中照顧年幼的孩子,也曾因帶娃而犯過錯……
既然這樣,為何不愿給年輕父母機會呢?其實從他們決定做父母的那刻開始,就已經做好了帶娃的準備,就算年輕父母沒有耐心,偶爾脾氣不好,相信他們也會為了孩子慢慢學習。
所以說,別再用固執(zhí)的思想看待年輕父母。只要老人愿意放手,愿意給年輕人機會,相信他們會把孩子照顧的很好。偷偷告訴大家:年輕人帶娃的優(yōu)勢,遠比大家想象中要多。
把機會留給年輕人,讓他們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年輕父母的學習能力更強,他們愿意接觸新鮮的事物,陪著孩子一起探索、嘗試和體驗。哪怕途中會遇到困難,也不會讓他們喪失斗志,反而會和孩子一起堅持,直到最后戰(zhàn)勝困難。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局限于成績。閑暇時間,會陪著孩子一起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讓他們的眼光更加開闊。最重要的是,注重孩子性格、習慣和規(guī)矩的培養(yǎng)。
也許是自己小時候“受了委屈”,總是生活在父母的強勢之下。所以年輕的父母,他們不愿孩子再受這樣的委屈,不管遇到怎樣的事情,更愿意和孩子溝通,不愿用“愛”的名義去束縛他們。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化解家庭矛盾才是正題
家庭之間的矛盾,其實對孩子的身心影響,真的特別明顯。老人的“隔輩親”,也會在無形間助長孩子的壞毛病,反倒是年輕父母的“公事公辦”態(tài)度,能夠使孩子養(yǎng)出正確的三觀。
遇到問題時,希望家庭成員可以認真溝通,而不是一味的爭吵。不可否認,有些老人的思想確實比較頑固,這個時候可以使用妙計,慢慢轉換他們的思想。時刻謹記:爭吵,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既然大家目標一致,那就羅列出詳細的育兒計劃,老人和年輕父母一起商定。不管怎樣,老人愛孩子的心是真的,只是偶爾有些“強勢”罷了。
寫在最后:年輕父母,帶娃路上或許會有瑕疵。但帶娃就像升級打怪,總是要度過不同的難關,才有機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來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