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一道精致美食的背后,可以挖掘出掌廚的美食創(chuàng)意,用料精準(zhǔn)的技術(shù),再深究還能賦予更高的贊譽,那么,一餐平凡膳食的背后,是否也有它的意義所在?或許,對于潮汕這道普通“香糜”餐,確是也很值得來探討。 潮汕香糜,顧名思義,就是在潮式稀粥的基礎(chǔ)上,加入多種佐料,令白粥借佐料之味,變得更秀色可餐誘人食欲。相傳,潮汕人喜吃糜,一是因為潮州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讓人容易食欲不振,而糜能養(yǎng)胃生津;二是早些時候人們生活水平低下,食糜能充饑,然而時常喝白糜不易引發(fā)食欲同時也難以保持體力,所以聰明的潮汕人便又在白糜里加入蔬菜、海產(chǎn)類的食材,讓白糜吸收各類食材的營養(yǎng)同時更具口感。 潮汕香糜做法簡單,家常做法是先煮好白糜,然后將豬肉、青菜、蝦米等材料一同放進(jìn)鍋里熬煮。在文火熬煮過程中,肉鮮味隨火候慢慢滲入糜中,隨時間推移,肉煮熟,鮮味會慢慢散發(fā)出來,此時加入調(diào)味料,一鍋香噴噴的香糜便熬煮成功。 煮好的香糜盛在碗中冒著熱氣,鮮味四溢。瓢一口入嘴,米粒香軟易咀嚼,肉絲、蝦米在口腔中釋放出鮮甜的味道。由于一起熬煮的白糜與青菜比較清淡,而豬肉與蝦卻是口味較重,香糜使一素一渾的數(shù)種食材有效地結(jié)合,使得糜吃起來油而不膩,淡而有味。 然而,這些都不是香糜的精髓所在,開篇要說的香粥之義,便在它的“包容”性上。由于任何食材,無論樸實的還是奢侈的,只要放入白粥糜中熬煮,都能煮成一鍋香噴噴的“香糜”。在艱苦的年月,老一輩們把土里挖出來的番薯切成小塊放進(jìn)糜中,未了加入少許食用油,便是可口的一餐,現(xiàn)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潮汕人依然時不時會在家里熬煮香糜,這時的糜便加入了海鮮等用料較貴的食材。然而無論是地瓜還是蝦蟹,在潮人口中,都是可以吃得令人回味無窮的香糜!許也因為這獨特的包容,便得香糜即使經(jīng)歷久遠(yuǎn)的年代,也仍不被潮人所忘卻!
來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