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碩炫 于 2021-10-1 07:15 編輯
話說擔甲魚 擔甲魚學名鲬魚,俗稱淡甲魚、狗腿魚、牛尾魚、拐子魚、百甲魚、辮子魚、尖角子、山肖、竹甲等。汕尾地區(qū)俗稱為:擔角魚、梨頭魚。有人寫有擔甲魚詩,詩曰:此物身如射陽失,左右兩角露鋒利。底下白腹背褐粗,名須交錯正有理。
照片1.jpg (51.67 KB, 下載次數(shù): 8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 07:01 上傳
擔甲魚頭和身體較寬,像是被上下擠壓似的呈扁平形狀,向后漸細,整體呈圓錐形,一般體長20至40厘米、體重100至300克。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chǎn)之,黃、渤海產(chǎn)量較多。這種魚以春、夏兩季漁獲量較集中。
照片4.jpg (54.38 KB, 下載次數(shù): 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 07:02 上傳
擔甲魚體延長而平扁,向后漸細。頭寬、甚平扁,吻背面近半圓形,下頜長于上頜,兩頜、犁骨及跨骨均有絨毛狀牙群、前鰓蓋骨后緣有2個尖棘,背面及體兩側(cè)均有帶小棘的骨棱、體被小而不易脫落的櫛鱗,全身大部呈黃褐色。目間有小黑斑點,腹側(cè)淡黃色。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前后各有一個游離的短鰭棘,胸鰭大而圓;腹鰭始于胸鰭后方;背鰭和臀鰭各有13根鰭條;尾鰭截形,全身大部呈褐色,相貌丑陋。擔甲魚的背部和兩側(cè)有幾根硬刺且都帶有少量的毒素,頭頂有硬刺,鰓骨連著兩根硬棘,堅硬無比,而且有毒,被刺到又麻又疼。如被刺中疼痛難忍需及時擠出毒血方可緩解,對生命無危險。因此,沿海地區(qū)的人們根據(jù)它的毒性,把擔甲魚排在泥鯭魚之后,名列第六,民間簡稱為“六擔甲”。
照片2.jpg (156.87 KB, 下載次數(shù): 8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 07:02 上傳
擔甲魚是淺海底層魚類,通常棲息在水深不超過30米的巖礁地區(qū),行動緩慢,喜棲息在淤泥海底,長期潛伏在底層,一般不浮于水面,只有在大潮時隨潮水的上漲來到岸邊底層;有時也會到礁石、沙灘邊緣覓食。擔甲魚生猛,發(fā)力大,抓捕時注意避免被其硬刺劃傷。
照片3.jpg (138.15 KB, 下載次數(shù): 6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 07:03 上傳
照片6.png (395.96 KB, 下載次數(shù): 8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1-10-1 07:07 上傳
擔甲魚含蛋白質(zhì)高、脂肪低,特別適合減肥的人食用;肉質(zhì)很鮮美、堅實,有點像黃魚肉呈蒜瓣形,味道清淡,切成薄片后與作料和橙子汁一起食用味道鮮美。烹調(diào)做法也多樣,可以油炸、燉、紅燒、清蒸和烤魚片或者煮湯等,其中汕尾地區(qū)沿海把擔角魚來燜菜脯,也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 碩炫寫于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