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上午,與陸豐市橋沖鎮(zhèn)政府領導一起參觀橋沖鎮(zhèn)溪碧金筆廣場,從遺存的溪碧村古寨西門進入廣場,右邊是一座黨旗雕塑,雕塑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廣場中央是一座“筆從溪碧來”雕塑,一支金黃色的“鋼筆”斜挎在革命運動雕像中間,在陽光下閃著金光,背面刻寫《筆從溪碧來》。廣場左邊是一座“紅色記憶”雕塑和走廊,走廊里坐滿了人,他們是陸豐市皮影戲劇團成員,正在現(xiàn)場做節(jié)目。在溪碧村干部的陪同下,還參觀了“周恩來治病居所舊址”,過程中村干部作了相關介紹。
關于“關勒銘牌金筆”簡史,據橋沖鎮(zhèn)政府提供的材料:
一九二七年南昌起義后,起義軍南下廣東,經歷三河壩湯坑等數次繳戰(zhàn),挺進海陸豐,時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的周恩來身患瘧疾,無法隨大部隊乘船出海轉移,情況兇險。十月十七日,周恩來在陸豐縣委的嚴密組織和當地農會,農民自衛(wèi)軍安排護送下,從金廂下埔黃厝寮轉移到橋沖鎮(zhèn)溪碧村陳水珠家,聘請當地名醫(yī)大塘村(盧闊先生)進行治療,當地農會會員陳水珠和赤衛(wèi)隊員多次冒險出入白軍占領區(qū)為周恩來同志抓藥,在經過名醫(yī)準確診治和對癥下藥后,周恩來病情大為好轉,由陳水珠和自衛(wèi)隊員陳媽家等隊員護送轉移回黃厝寮,臨別,周恩來將隨身所用關勒銘牌金筆贈予陳媽家,十月二十二日晚在陸豐縣委的組織及金廂農會、自衛(wèi)軍的護送下,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同志一行乘船從金廂鎮(zhèn)洲渚村出發(fā),安全渡海抵港。至此,這支帶著南昌起義城頭硝煙的關勒銘金筆便留了史載。
風云激蕩,金筆無言。一九六四年陳媽家的大兒子陳金松將金筆轉贈給即將赴暨南大學讀書的妻弟黃峨(后成為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社委),直到二零一九年,黃峨方得知金筆的不凡來歷,不勝唏噓,時值全黨如火如荼地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教育《廣東省委機關刊《南方》雜志組織記者輾轉多地,歷時月余,尋訪印證金筆故事,寫成《筆從溪碧來》系列報道,旋即激蕩起紅色沖擊波。廣東省扶貧開發(fā)辦公室多次深入溪碧村調研指導,省扶貧基金會支持溪碧村紅色革命根據地建設,汕尾市、陸豐市高度重視,配套資金、傾盡心力,中國當代雕塑名家蔡文星受金筆故事所感,設計創(chuàng)作金筆雕塑樹立紅色廣場。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黨史砥礪初心,黨史堅定信仰。黨史理想信念,黨史擔當使命,《筆從溪碧來》對廣大人民群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最直觀、最生動、最形象的教材。為歷史創(chuàng)建了史篇,為社會革命新時代樹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精神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