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禱告:黃禮孩的布道者之歌 黛 琪
溫和安靜,是詩人黃禮孩的標準形象和態(tài)度?偸遣痪o不慢的,和氣甚至有點靦腆的笑容,溫和的語氣,溫和的態(tài)度,甚至于做事情時候著急了,也只是一種溫和的著急。那些屬于上帝的精神性的東西似乎已經(jīng)深刻地標記了他,他平靜地做事,沉浸其中,從不主張轟轟烈烈,但是有寧靜的光,以及溫和的風,從內(nèi)向外散發(fā),柔和悠長,不絕如縷。 在廣州的詩歌圈,禮孩就像一個慈母,也有人說他像個詩人的保姆。他做一個雜志《中西詩歌》,默默地拉扯著一個個身無長物的詩人,發(fā)表推介世界各地詩人的作品,組織各地詩人們聚會,介紹一波又一波詩人相遇相識。他陪大家觀影,看演出,看現(xiàn)代舞。他是一個影迷和現(xiàn)代舞迷,他是好的讀者和觀眾,是好的陪伴者,既不多話,也不多事,周到而體貼。他設立了一個世界級的“詩歌與人”詩歌獎,潤物細無聲而成色足金。他發(fā)起詩歌活動,組織四時雅集,燈光音樂舞美務求盡善盡美,細節(jié)深具詩人慧心,最為詩友認可。 禮孩出生于南部大陸著名的人文勝地小蘇村,那里不僅是蘇東坡流放之地的隔壁村,還是一個百余年的基督村。從現(xiàn)在回頭去看開始,會覺得禮孩走上詩歌道路是自然之事,甚至是命中注定。禮孩從廣東的南部大陸徐聞到廣州,不過十多年光景,而他似乎一到廣州就走在一條神明為他準備好的道路上了,F(xiàn)在看禮孩的過去,似乎那是一條純凈的筆直的道路,他抬腳開走,直至走到今,走向可預期的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心知不管是誰,不管是否詩人,不管是否已經(jīng)決定好要走某條道路,人生實無此等直接簡潔之事。 小蘇村從來就不是一個大家慣性印象中的封閉的、傳統(tǒng)的老村,徐聞也不僅僅是祖國大陸南段的最后一塊大陸。小蘇村有她的生機與豐富的美感,而徐聞三面環(huán)海,碼頭遍布。我們可以試想禮孩生長其中時領略到的天空與大地,時刻涌動變幻的海云,各種方向卷來的潮濕的風聲,遼遠廣闊的海水和海浪,來來往往的行旅商客。更別提南國大地上熱氣勃發(fā)的生機,豐腴的物產(chǎn),四季的花鳥,醇厚淳樸的人情。所有這些,是造物賜予我們的第一滴花蜜,而禮孩深受啟迪,領悟了其中的秘密。 我想,禮孩在能夠開口說話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唱歌了。 廣東是如此復雜,所有在此地生活超過十年的人,不由自主都會被廣東改變,更別提生于斯長于斯的禮孩。 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廣東,廣東籍籍無名。鴉片戰(zhàn)爭之后,廣東總是跟國門開放聯(lián)系在一起。兩百年過去,廣東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世界性地區(qū),廣東話在全世界流行的程度,超過了普通話。好萊塢大片中的亞洲人,全說著一口地道的沒有英語化的粵語。廣東人見過世面了。 見過世面的廣東人把生命保持在生活本身。他們對生活有相當感人的熱情和耐性,執(zhí)意地講究著一切細枝末節(jié),從不大意任何段落篇章。他們出門拜神,進門謝神,講究禮數(shù),毫不怠慢各路神明細物。對己對人對事,也絕不粗枝大葉,將將就就。禮孩的生活大概也是如此。所以禮孩的詩歌頗為與眾不同。 中國近百年來的現(xiàn)代詩歌寫作,一直處于一種未能充分發(fā)育的發(fā)育狀態(tài),人類的青春期特征也體現(xiàn)在詩歌表現(xiàn)上,那就是激烈,高亢,口號般的呼喊,宣誓般的表白,以及各種不知所云人云亦云的抽象大詞。漢語寫作和詩歌的內(nèi)涵,幾乎被這種青春期的亢奮給毀得面目全非,顆粒無收。高亢宏大的詩歌形式,越往北走越成為主流,文學表述和詩歌表述早已脫離了社會常態(tài)以及個人常識,作品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缺乏生命活力;作者自己也淪落為拔著頭發(fā)試圖上天堂的妄人。這個時代留下的垃圾為多,永恒而寧靜的生命歌詠極少。 而在嶺南詩人群落,宏大主題主旋律的作品幾乎難以見到。嶺南詩歌的寫作內(nèi)涵,一個基本的感受,就是從以前到現(xiàn)在,其主題都是從個人生活為圓心向外生發(fā),終于還是回歸到自我主體的思想和感情,表達個體在當下的狀態(tài)與思考,個人與世界在精神上的相接和觀想。 在個體生活的獨特性和常態(tài)化表達上,禮孩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突出的典型。禮孩的詩歌,是從他的生活中自然流淌洋溢出來的,他的創(chuàng)作,就是將其采擷而記錄。他保持著常態(tài)的生活,他的詩歌中出現(xiàn)的是常態(tài)的人,常態(tài)的詞語,常態(tài)的感情和精神力量。他的筆下展現(xiàn)了光怪陸離的生活中駁雜閃動的微光與在狂躁高歌的潮流中被忽視的溫情。他如癡如醉地描寫生活中的這些溫情,這些確實像細小的波浪層層不斷讓禮孩迷醉,他描寫隨遇而安的順從之美,呈現(xiàn)出一種寬闊的情懷,一種來源于海闊天空和大地般沉著的,無所執(zhí)著而又自我的自信。 成就一個詩人的絕不僅僅是詩歌本身。一切都在塑造著我們,生命的本質(zhì)在于你感恩到什么,你接受到什么,你成就了什么。 《誰跑的比閃電還快》,是禮孩最近新出的一本詩集,收錄了禮孩近年來的詩歌和隨筆作品,整體比較成熟穩(wěn)定,可以作為禮孩的代表作來看待。這本詩集,可以說很好地呈現(xiàn)了禮孩詩歌思想的多個面相,堪稱他自己和整個世界的裸裎相對。 一個在常態(tài)中生活,寫生活之詩的人,他的作品會是什么樣子呢? 你看到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 《去年在朝鮮》,朝鮮是要去看一看的,這是禮孩所關心的,是詩人的憂患之一。 《西藏來信》、《歐洲之角》、《挪威的森林》、《緬甸的月色》……世界在禮孩的胸懷中盛放著,他們之間有纖細而切實的牽系,真誠的關懷與凝望。 《窮人的糧食被取走》,一場臺風帶來災難,詩人與家鄉(xiāng)的人們一起流下淚水。 沒有人生活在之外,即使是詩人;其實詩人更難以在云間高蹈,詩人確需在塵埃間舞蹈。從古至今,振古如茲,詩人如神,他的舞動只因人間的波瀾。禮孩顯然是主動而自覺地與世界保持著一種律動,一種互相呼應互相感應的共振,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憐憫。他遠離了大詞和宏大主題,但是他卻并未遠離世界,遠離社會,給自己筑起象牙樓閣。他真實地站立在南部大陸,視野所及,心隨意往。 《兩只蝴蝶在交談》,美嗎?美,像童話一樣美。 《風吹草葉參差不同》,有禪意嗎?太有了,詩人在說禪。 《生活的警句僅是一朵花》,《木蘭花必是美的》……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描寫這些隨處可見隨處目睹的美,固然是作者自己的本性隨處流露,更不乏對這狂躁人心的溫柔訓誡。 《我們不比他們更懂得生活》,相對于學習和認知,接受和認可更為要緊,這其中的道理固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但是詩歌的直接領悟則足以予人啟迪。 關于《喀納斯》,禮孩寫了好幾篇,流露出詩人對于溫情與美麗的深深眷戀。這幾乎是下意識的流露,因為溫情使人松弛,使文字平淡,使更多的詩人覺得乏味,對此失去了為之下筆的動力。但是禮孩樂此不疲,寫了又寫。這恰是真的禮孩。 在《童年是一塊糖》中,思慕著甜蜜童年的禮孩,在時光的陰影里穿梭著,他曾經(jīng)想要“將楊桃花的影子釀成糖果,作為禮物送給叫凱麗的那個小女孩。”美好的往事,留下同樣美好的情懷,回首往昔,詩人感言說: “這世上有許多美妙的事物, 儀式里的影子已經(jīng)在樹下長眠。 花朵,螞蟻,糖衣, 他們都成為童年的遺物, 映照出小心靈柔弱的膚色。” 這短短的話語里隱含了多少兒童教育的真意,人格養(yǎng)成的真理!而這童年的一點甜,也足以支撐起漫漫人生的困境與苦難了: “這世上還有來回說話不清的奇妙, 當我形單影只將要睡去時……” 這溫和安靜的詩歌流露出現(xiàn)代詩人們罕見的溫柔的情懷,流露出詩人對這世界無限的眷戀與包容,對人的無限的愛,對神意的信心與堅守。 在最后部分的隨筆中,禮孩集中談了自己的詩歌理念,以及詩歌理念的源頭:《愛是自身力量的聯(lián)合》。與一切假大空的時文相比,沒有比這更切實的談心了!墩l跑的比閃電還快》,可以說是禮孩面對自心,面對世界,面對心中之神的溫和禱詞,是一組獨特的,禮孩自己的,布道者之歌。 禮孩和禮孩的詩,是這世界的一份幸運禮物,值得大家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