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節(jié)節(jié)攀升,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由此引發(fā)的房產交易糾紛也接連浮出水面,成為當下的“熱門官司”,這其中又數(shù)二手房買賣糾紛案件最“火”。以河東區(qū)法院為例,該院2009年受理此類案件62件,2010年受理183件,增幅達195%。今年僅1月至4月就受理了75件。
房價上漲是“禍首”
據(jù)統(tǒng)計,因賣方違約導致的房產訴訟占河東法院二手房糾紛案件總數(shù)的60%以上。而賣方違約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價上漲。由于二手房買賣的手續(xù)較多,雙方履行合同的時間周期較長,而在此期間房價不斷上漲,導致賣方反悔。賣方違約主要表現(xiàn)為不及時清貸、不配合過戶、拒不騰房等。其次,房屋權屬登記不規(guī)范或房屋權屬存在瑕疵也是引發(fā)訴訟的重要原因。如共有房屋出賣時未經(jīng)其他權利人同意;夫妻單方處分共有房屋;共同繼承人之一未征得他人同意單方處分房產等。此外,“新國十條”對貸款政策進行了空前緊縮,其中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50%、三套房暫停放貸、異地購房暫停放貸等規(guī)定對購房者影響較大,使得部分購房者預期的銀行貸款額度不能足額獲得,而自身又不能補足差額,遂以新政策變化為由,提出解除合同,導致糾紛發(fā)生。
守約方利益有保障
在審理二手房買賣糾紛案件中,法院更側重于保護守約一方的合法權益。據(jù)法官介紹,在二手房買賣合同中,當事人既約定定金,又約定賠償損失的,一方違約時,守約方既可主張定金罰則,又可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只約定定金,沒有約定賠償損失的,當定金不足以彌補實際損失時,應當判決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的實際損失,以保護守約方的合法權益。
關于共有人處分共有房屋的效力認定問題。如果當做為夫妻共有財產的房屋產權僅登記了一方的名字時,一方做出出售行為,一般應當認定為有效,除非有證據(jù)能夠證明出售方確屬存在惡意買賣;如果權利登記為數(shù)人的,基于部分共同共有人不得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法律規(guī)定,在其他權利人事后不予追認的情況下,應認定買賣合同無效。但買方有理由相信賣方有代理權,符合表見代理構成要件的,應確認買賣合同有效。
在具備能夠繼續(xù)履行的條件下,督促雙方當事人繼續(xù)履行合同,即使調解不成,也應當判決繼續(xù)履行。在繼續(xù)履行的同時,如果違約方給守約方造成損失的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于確實不具備繼續(xù)履行可能性的,應當對守約方賠償?shù)闹鲝堄枰灾С,損失的主張應當包括直接損失和預期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失。
減少糾紛三大對策
結合當下的二手房買賣糾紛,法官提出了三點對策,一是買賣雙方在簽訂合同前應對合同進行全面審查,對不合理的格式條款及時予以變更,同時對合同內容的約定應當明確具體,便于實際履行,避免因約定不明導致履行不能而引發(fā)糾紛;二是完善房屋權屬公示制度。建議房屋產權管理部門對房屋權屬情況予以公示,便于當事人查詢房屋權屬情況,查明是否有查封、抵押等、共有人是否同意出售、交易房屋內是否有承租人或其他人居住、承租人及其他人是否有優(yōu)先購買權等情形。三是制定對毀約方的懲罰性賠償條款,加大毀約方的賠償力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
網(wǎng)易房產
|